返回

1994:菜农逆袭

关灯
护眼
第117章 易龙和陈家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那走吧。”

“走”

临到头来,一高一矮都很壮硕的青年夫妻有些忐忑,还有些轻松和期待

一旁的少年撇了撇嘴,模样像易定干,有点小帅,一马当先的走在了最前面。

下了雨后的碎石子路有些泥泞,少年毫不在意,眼睛四处乱瞄,尤其打量着菜田里的人影。

忽的,他就大喊了起来。

“妈老汉儿,我到噶了”

两只手捧在一起当作大喇叭,一声声的,不停地喊,声音洪亮,传得很远

此时还没到下班时间,菜田里干活的菜农都打量着来人。

易定干听到声音后,就放下锄头,踏步流星的往外跑去,身后跟着同样小跑着的陈家芳。

陈家志和李秀也不例外,放下了手里的活,往外面走去。

有爱凑热闹的,比如说李明坤,也跟了上来。

两只狗崽子也跑得飞快,第一个冲到了少年旁边,汪汪的叫。

少年也不怕,一步一步往前走,两只狗犬吠得厉害,但也一步一步往后退。

“爸,妈,舅舅,舅娘,叔叔”

两拨人还没碰面呢,少年人就一个个的开口叫,叫得响亮,没有一点初来乍到的生涩感。

易定干和陈家芳激动的不得了。

“哎哟喂,盼星星盼月亮,你们终于到了。”

“小龙哎,你咋那么瘦哦,在家里没吃肉嗦”

“在家能吃饱就不错喽,想吃肉就只有走几十里路,去外公家里头,小虎现在就在外公那儿,暑假过完才回去读书”

“三妹”

“三姐”

两拨人一见面就叽叽喳喳的聊了起来,少年易龙成了中心,虽然瘦不拉几的,一看就营养不良,但模样端正,性格也大大方方的,一点也不怯场。

活脱脱一个少年版易定干。

寒暄了一阵,才进了屋里,陈家芳和李秀拿出小板凳,又用搪瓷杯倒了凉白开。

“来,喝水”

一群人又聊了起来,仿佛有聊不完的话一样。

这年头外出打工想回趟老家很不容易,农村遍地是留守儿童和老人。

外出的人惦记着家里,家里人也盼望着消息

易定干在家里排老三,上面两个哥哥也外出打工了,各自也有两个孩子在老家。

相当于一对老人带了六个孙子孙女,还都是半大孩子,吃不饱太正常了。

而陈家呢,孙子还在李秀肚子里呢,家里就两老的。

老爹老娘种了点地,养了猪,单位每个月还给老爹发点钱,吃饱饭没问题。

所以,易龙易虎一放假就走几十里路,往外公外婆家里跑。

易龙易虎也很小就是陈家志的跟屁虫,逮鱼摸虾,打鸟套兔子,除了读书学习,什么都跟着他

两家人上下两三代关系,几十年都保持得很好。

三姐陈家英就嫁在本村,陈家和薛军家就隔了一块大田。

虽然年轻时大姐和三姐都嫌弃陈家志不成器、拖后腿,但后面也处得不错。

三姐五十六岁时,都领退休工资了,为了买房,还跟着儿子儿媳出来挨着他租地种菜呢。

只是这时三姐还是骄傲的,地里的活干得比较少。

老爹因伤退休后,三姐接了班,在水电局下属单位干了九年,正儿八经有编制。

以后水电系统退休工资也高。

老爹的退休工资后面就一年年在涨,老爹死了后,老娘又领了七八年遗孀费,甚至老娘死了后,单位不知情,还往卡里打了两三年钱

三姐代了九年班,到2025年每月也有两三千退休工资,在农村可以过得很舒服。

但这会儿可才三十岁,还没退休呢。

下岗了。

为谋生计,也只能往外跑。

而且三姐这一辈子也很坎坷,面前的薛军也让陈家志有点恍惚。

薛军生的高大壮硕,像猛张飞,儿女也都高大,两从未与薛军谋面的孙子更是夸张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