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关灯
护眼
第197章 我们更喜欢你的皇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为何?”

朱棣眉头微蹙,显然有些不解。

林幼微接过了话头:“因为社会体制不同,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与你们截然不同。

我们提出的办法,你们也未必会听,更未必会用。”

她稍作停顿,似乎在想一个合适的例子。

“就比如,明末时期,摧毁整个国家财政的藩王问题。”

林幼微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像是一记记重锤,敲在朱棣心上,“洪武皇帝为了让你们这些子孙后代永享富贵,制定了‘世袭罔替,禄米永给’的宗室供养制度。

一个亲王的岁禄就高达一万石,郡王两千石,往下依次递减。

我实在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难道他就没想过,这些藩王也是会生孩子的吗?而且他们为了能多领那些俸禄,还会更加疯狂地生孩子。”

“明初时,藩王只有五十八位,可到了明末,整个宗室的人数已经过了三十万。”

隔壁房间里,正竖着耳朵偷听的朱元璋,脸色以肉眼可见的度黑了下来。

朱棣的心也随之一沉,二十万……这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数字。

“你们自己想想,光是供养这些什么都不用干的宗室,国库每年要支出多少钱?我给您一组数据,嘉靖三十一年,山西一省的存粮仅有一百五十二万石,可您知道要供给山西一地宗室的禄米是多少吗?三百一十二万石,一个省的存粮,连养活本省的藩王都不够。”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她继续说道,“据统计,明末时期,藩王通过土地兼并、强占民田等手段,占有了全国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耕地。

而这些土地,却不用缴纳分毫税款。

到了明末,国家财政都快崩溃了,崇祯皇帝连军饷都不出来,可这些藩王依旧个个富得流油,守着金山银山,一毛不拔。”

朱棣听得嘴唇紧抿,心头一片沉重。

他虽然早就预料到这个制度会有隐患,却没想到未来的恶果会如此惊人。

他忍不住看向林幼微,追问道:“那依幼微姑娘之见,此事可有解决之法?”

“解决办法?”

一旁的李今越突然笑了,她放下啃了一半的地瓜干,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要按我们那儿的解决办法,这事简单得很。”

她看着朱棣:“你们皇帝不是有私库吗?你们就拿自己的钱,养着他们到十八岁。

成年了,就自己出去找活干,赚钱养活自己。

这有什么好说的?凭什么拿老百姓的钱养着他们?凭他们脸大吗?”

李今越耸了耸肩,补充道:“当然,如果你们这些当皇帝的心甘情愿,拿自己的私库养他们一辈子,那也行。

反正,别动国库的钱,不就完了?”

林幼微在一旁微微颔,显然是完全赞同李今越的说法。

朱棣彻底沉默了。

用皇帝的私库去养?成年了就自己出去赚钱?

他总算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做“社会体制不同,思考角度不同”

,什么叫做“我们提出的办法,你们也未必会用”

让堂堂大明的藩王,出去自己找活干养活自己?

这怎么可能!

他们老朱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皇家的威严何在?

可是,这个问题若不解决,大明未来的财政崩溃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一时间,朱棣只觉得进退两难,心中百味杂陈。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罢了,今天这一趟,收获也算不小。

虽然没能缓和父皇与她们的关系,自己和她们之间的隔阂,似乎也消融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又提前知晓了一个关乎大明国运的巨大弊病,自己还是先回去跟老爹商量商量宗室的问题吧。

想到这里,他心情也稍稍平复了些。

他站起身,对着二人一抱拳:“今日多谢二位姑娘解惑,朕……受益匪浅。”

李今越和林幼微也站起身,算是回了礼。<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