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得回想起了当年的场景,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
李今越的话语,将那段曾经的记忆再度拉到了眼前。
“姚崇这话可把年轻的李隆基给气得不轻。
姚崇见状,才不紧不慢地接着说,除非陛下答应我十个条件。”
天幕之下,各个朝代的帝王将相们,瞬间都来了精神。
[什么?升官!
还是当朝宰相,竟然还要提条件?]
[而且一开口就是十个!
这姚崇胆子也太大了!
]
李世民也来了兴致,问道:“哦?是哪十个条件?”
李今越笑了笑:“这便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十事要说’。
核心内容就是要广施仁政,不兴边功,法令需从皇亲国戚自身行起,宦官不得干预政事,外戚不得专权,除了法定赋税,不得再向百姓增添额外负担,等等等等。
想来这些,太宗您应该都听腻了吧。”
李世民闻言,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欣慰地点了点头。
这些话,玄成平时可没少在他耳边念叨。
李今越又看向地上的李隆基:“好在,那个时期的李隆基,确实有一颗大治之心,也颇有陛下您的容人之量。
他不仅一一应允,也确实身体力行。”
“就说不给百姓添麻烦这一条,说来简单,可国家的开销从哪里来呢?只能艰苦朴素了呗。
于是李隆基带头节俭,下令将宫中所有的金银器玩,一律熔化充入国库。
后妃以下,不得佩戴珠玉饰。
甚至,他还将后宫中数千名用不上的宫女,统统遣散。”
“李隆基这一时期的清明治政,也带动了满朝百官。
当时另一位宰相卢怀慎,为官清廉,据说他去世之时,家中竟连置办一口棺材的钱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府上的老奴卖了自身,才为主人办了丧事。”
听到此处,李世民也不由得点头,看向李隆基的眼神中,竟破天荒的流露出了一丝满意。
而趴在地上的李隆基,听着这些过往,浑浊的老眼中也涌出了怀念的泪水,那是他一生中最意气风的岁月,更是他亲手缔造的盛世开端。
然而随即,他便听到李今越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那叹息声中,带着浓浓的不解,甚至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惋惜。
她看着地上那个苍老而狼狈的身影,轻声问道:“我就真的不明白了。
虽然你前期的人品不怎么样,但在为君治国这件事上,也算是个雄才大略、十分不错的人。
你怎么……就能变成后来那个样子呢!”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