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难攻略

关灯
护眼
第123章 前路漫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之外,他还能见到许多放牧的百姓。

    一些八九岁的娃娃带着几条猎犬就放牧着十几只羊,在见到朱高煦他们这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人时,这些娃娃还会站在路旁,羡慕的看着他们。

    “这牧民居然比农民还多……”

    马背上的林五六诧异的望着那比农民还多的牧民队伍,但朱高煦却平淡道:

    “虽说忽必烈本人善于治国,也注重农事,但他下面的那群贵族却根本不管这些。”

    “忽必烈死后,那些不通事务的贵族将北方及两淮地区的大片耕地废掉,将耕地改建牧场,如此几十年下来,许多北方和两淮的百姓都不会种地,只能以放牧为生。”

    “加上河道泛滥,原本就不得支持的耕农,自然就转为牧民了。”

    朱高煦对元朝没有太大的恶感,毕竟大明已经代表汉人把仇给报了。

    因此对于元朝好的一面,他也没有像许多人一样忽略。

    诚然元朝在北方及两淮、四川一带制造了大屠杀,但忽必烈本人还是很注重农事的。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忽必烈时期的元朝对于中原的农业促进贡献还是很明显的。

    这里从元代的《农桑辑要》、《农书》及《农桑衣食撮要》等三本农业书籍就能看出。

    不止农业,忽必烈时期的元朝从商业、经济和文化宗教上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很多方面其实比宋朝更有优势。

    只可惜,忽必烈毕竟是蒙古人之中的异类,自从他死了之后,元朝的农业就开始遭到了蒙古贵族的疯狂破坏。

    大量的耕地被抛荒改为牧场,致使金宋时期的近七亿亩耕地暴跌至洪武初期的三亿余亩。

    不过朱高煦相信,随着老朱这几年大修水利的动作,由牧转农的百姓会越来越多,土地也会复耕得越来越多的。

    只是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那些复耕土地的归属到底属于谁……

    想到这里,朱高煦看向了远处正在开垦荒地的那些百姓。

    在他们赤膊上身开荒的时候,后方小道上却搭起了一个粗布凉棚。

    几个好似下人的男人抬来了椅子,一个身穿绸衣的乡绅坐在了椅子上,紧接着一面旗子也被竖了起来。

    【孔】

    “是衍圣公家在雇人开荒,不过他们居然能从曲阜开荒到赣榆,这手倒是够长的。”

    亦失哈瞧着那面孔府的旗帜,面露惊讶。

    从曲阜到赣榆,怎么也有四百多里,孔府居然能把手伸得那么长,而且还是开荒,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朱高煦听着亦失哈的话,脸色也渐渐不好了起来。

 &n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