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难攻略

关灯
护眼
第133章 以待天时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sp; 不过真的要说,火门枪却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从火枪到步枪,人类的单兵管状火器基本是逐渐演进的过程,但是从早期的简单突火枪到后世的步枪,却是有几个重要的分水岭。

    明代的洪武铜铳是典型的火门枪,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完全就是一个尾端拥有放引线孔的圆管。

    和这个时代的火炮一样,洪武铜铳只需要装入黑火药,再放入弹丸,后面小孔插入引线,使用时候点燃引线,等到火药引燃,将前端弹丸发射出去就完成一个射击流程了。

    它的发射速度很慢,使用也很不方便,装填非常慢,需要随身带火种去点火,而威力仅在十步以内拥有杀伤力。

    同一时期,许多国家都在使用类似这样的火门枪,尽管一直有人对其进行改进,但本质上都还需要一个手动点火的过程。

    因为需要手动点火,火门枪几乎无法单人操作,因此在朱棣建立神机营前,火门枪基本不会作为军队的主武器装备。

    如果不出意外,直到五十几年后才会有人发明了枪托,并在上面固定了点火装置,使用扳机来控制点火,火绳枪这才得以问世。

    不过问世是问世,真正讨论起来,火绳枪被发明出后的改进历程却经历了半个世纪,直到十五世纪末才研究的七七八八,逐渐开始大规模装备军队。

    对这一时期朱高煦不是很了解,他只需要记住自己从网上和博物馆看过的火绳枪外形而进行设计就足够。

    只要他能设计出来,并成功进行射击,那么后续改进燧发枪的难度就更轻松了。

    不过对于燧发枪,朱高煦并不抱期待,因为他记得燧发枪的点火率十分感人,并不如火绳枪稳定。

    正因如此,十八世纪后期英国使团抵达清朝并介绍燧发枪的时候,清朝官员才会显得不那么感兴趣。

    燧发枪的点火率是如何变得稳定的,朱高煦并不知道,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先把火绳枪研究出来渡过难关。

    当下摆在他眼前的有几个难题,那就是火绳枪所需的两项技术。

    火绳枪能够成为热兵器时代的起点,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有一个人异想天开提出了它的构想,而是得益于火绳枪时代的几个技术突破……首先是冶金技术。

    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让金属材质的枪管强度更高,加工工艺的变化进步也让枪管制造更容易,管壁更薄而能保证承受火药气体的力量而不炸开。

    火枪和火炮不一样,火炮可以靠增加炮管厚壁来保证强度,而枪需要一定的轻便性,否则无法使用。

    冶金技术和制造工艺进步让枪管变薄,也降低了整体重量。

    对于冶金技术,朱高煦并不担心,因为大明的冶金技术一直领先于欧洲,哪怕到了明末,明朝工匠也只是在设计理念中赶不上欧洲人,但在冶金技术上依旧保持领先。

    真正让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