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难攻略

关灯
护眼
第554章 人老心不老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  “是”王焘得令,而后便快速在书架上翻找起来。

    不多时,他停下了手头动作,略微心算后给出答案:“约一百六十万石。”

    “调七十万石前往哈密。”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开口,而后继续吩咐道:

    “让胡季盯好亦力把里那边,一旦歪思汗身亡,他的两个儿子爆发内战,立马通知朕。”

    “此外,调朱能、陈懋前往甘肃练兵,都督府调集足够打半年的物资前往哈密。”

    “是”王焘毕恭毕敬,似乎永远只有一个回答。

    不过他这样的表现,也正是朱高煦所需要的。

    亦失哈与他的关系一般,所以他可以建议,但对于其它太监,他们只需要听话做事就行。

    “南边的战事如何了。”

    朱高煦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润润嗓子的同时等待王焘答话。

    “舰队已经抵达巨港,不日将对满者伯夷用兵。”

    “此战南洋诸国皆拥护朝廷,并未有朝臣们所预估的那般充满抗拒。”

    王焘话音落下,朱高煦也并没有立马开口,而是拿起奏疏一本本翻阅并处理。

    见状,王焘重新为朱高煦泡了另一杯茶,小心翼翼的放在了他的桌上。

    在主仆之间的沉默中,时间也一点点的来到了七月。

    《大明报》的洪熙十四年第三期报纸刊行,其中包括了辛亥经济变法的大部分内容。

    当然,报社不可能汇报的很详细,但具体的方向是给出来了。

    一时间,百姓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基建欢呼雀跃。

    不仅如此,朝廷也将路引做出了修改,放宽了百姓往返各个地区的标准。

    如此做法,为的是让贫穷的百姓可以在外多务工几年,变得富裕后再返回家乡。

    针对大明各地的政策颁布后,各地都兴起了一波务工潮。

    城镇人口选择辞工后前往官营工地务工,许多商贾不得已,只能将工价做出调整。

    哪怕是农村的百姓,也在准备等待秋收后前往工地务工。

    江南十六商帮及其保护伞所被抄没的财富,在身为皇帝的朱高煦二次分配下,源源不断的涌向了民间。

    这一时期涌现不少诗词,大部分以赞扬朝廷,歌颂皇帝为主,其次便是各类个人略记的编写。

    几个月时间,整个大明朝都热闹了起来,而朱高煦的目光却一直盯着西域。

    在他紧盯西域的同时,洪熙十四年九月初九,平江侯陈瑄与渤海伯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