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难攻略

关灯
护眼
第576章 帝悲恸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也没有逗留,而是颔首过后带着王焘离开了几筵殿。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洪熙十七年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安的年份。

    太上皇朱棣去世,江西三县二十余万百姓迁徙,两京三省三十八县爆发蝗灾,数百万人受灾。

    这也就是这些年朝廷对百姓政策一直不错,所以才没有闹出什么事情来。

    九月初九,在京钟鼓道观杵三万声,朱高煦扶灵往长陵而去。

    期间有大臣认为乘坐火车不符合礼制,不过被朱高煦以时代变迁,不能墨守成规给回怼了过去。

    正因如此,本该走三天的九十余里路程,实际调配二十几辆火车,花费不到四个时辰便抵达了昌平。

    休息一夜后,翌日清晨,队伍往长陵出发,并于吉时将朱棣棺椁放入墓室之中,与徐皇后同葬一处。

    当墓门被合上,所有的丧葬流程便结束,朱高煦遣散了官员吏员,坐在长陵的明楼内,抬头看着朱棣与徐皇后的画像,久久没有出声。

    “都走了……走了好。”

    半个时辰后,他缓缓起身,佝偻这背影向明楼外走去。

    走出明楼的时候,他停顿脚步往后看了一眼。

    瞧着殿内画像,心里稍微安定了些,又往外走了几步,却又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回头看了几眼。

    直到视线模糊,他才在兵卒的拱卫下从明楼走下神道,乘车返回了北京。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高煦将自己关在乾清宫,每日编写自己的那几本书,足不出户。

    期间朱瞻壑、朱祁钺、郭琰都来看过他,不过他只是应付几句,便继续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中。

    与此同时,随着洪熙十七年的《大明报》第三刊发布,整个天下这才知晓了太上皇大行的事情。

    一时间,天下不乏悲痛者,但大部分还是唏嘘一位好皇帝的离去。

    当然,朱棣的离去,对于部分人来说却是好事一件,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事情。

    朱棣已经驾崩,那朱高煦还会远吗?

    不少人抱着这种想法,他们都在期待这个绝对控制着整个天下的洪熙皇帝驾崩。

    只是相比较他们想法,朱高煦的手段却来的更快。

    冬月初四,朱高煦难得发了一份圣旨前往武英殿,内容是将两京三省受灾而久久没有安定下来的百姓迁徙西域。

    相比较此前按照灾情严重程度而组织的迁徙,这份旨意所带来的迁徙份量更重。

    天灾之下,即便有朝廷的赈灾粮可以保障活下去,但日后的日子还是得过。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