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关灯
护眼
第304章 通政司怪谈其五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掏钱买了一份《商报》。

    四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房山铁路的事情,苏泽上疏朝廷,请求修造房山县到京郊的铁路,获得皇帝御批通过。

    铁路总费用三万银元,一百银元为一股,合计发行三百股,交由京师大宗粮食交易市场发行。

    需要认购铁路股票的,可以去大宗粮食交易交钱购买。

    报纸上详细讲述了股票的规则,包括约定股息,五年后回购股票,以及成立铁路董事局的新闻。

    不过两份报纸上的内容也有不同。

    《乐府新报》是官报,主要还是对铁路计划进行了说明,称赞铁路是能加速京畿发展的东西,等铁路修成之后,京师的水泥、冶铁就不会再缺乏煤炭,同时房山的玻璃也能以更低成本运输到京师来。

    《商报》则更关心铁路股票的收益,同时也对新成立的铁路董事局有一定的遐想。

    放下报纸,黄文彬叹息道:

    “一百银元一股,真有钱啊!”

    他现在是个国子监的穷博士,把他卖了也换不到一百银元。

    朱俊棠从代王府分到了一笔钱财,他将这笔钱都存放在山西范氏的票号里,看到《商报》上分析铁路股票的收益,他也有些动心。

    两人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能在过年前离开京师,前往直沽坐船南下澎湖。

    茶馆中有关铁路股票的议论纷纷,不过黄文彬是知道这帮人就是穷酸口嗨,这里根本没人能拿出一百银元来。

    “黄博士,您看这铁路股票能买吗?”

    “你要买?”

    朱俊棠点头说道:

    “亡父去世后,学生家中产业也都变卖了,手上有点结余,您看?”

    黄文彬看着这个弟子,这些日子他也清楚了朱俊棠的过往,倒是也不羡慕他这笔钱。

    代王除藩,朱俊棠之父也被代王暗杀,他们父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笔钱说是血汗钱也不为过。

    黄文彬说道:

    “既然是苏翰林搞出来的东西,保证一年半分息是没问题的,这要比借给那些票号要靠谱多了。”

    听到黄文彬这么说,朱俊棠下了决心,再离开京师之前买上一股铁路股票,这要比全部存在范氏的票号中强。

    前些日子,京师暴雷了几个民间票号。

    说是票号,实际上就是聚资放贷的钱庄。

    刚开始可能还有人拿着钱去放贷,但是这些钱庄利息高昂,吸引了大量百姓去存钱,最后钱庄主人卷款逃跑,留下了民案司堆积如山的卷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