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明

关灯
护眼
第359章 联姻取信,舍身谋国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落在布和父女身上,眼神中没有丝毫轻视,反而带着几分温和。

他抬手示意:“布和台吉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快请坐。来人,给台吉和两位小奥肯奉茶。”

(注:奥肯是对贵族之女的称呼,类似格格)

帐外的亲兵很快端着三杯热气腾腾的奶茶走进来。

他竟特意让人准备了蒙古人常喝的奶茶,而非中原的绿茶。

布和心中一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牵着女儿走到一旁的毡垫上坐下。

坐定之后,布和目光不自觉地在熊廷弼脸上停留。

眼前这位明廷经略,在科尔沁部的传闻中,可是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

有人说他身披重铠、冲锋陷阵,杀敌如麻,被称为“铁甲阎罗”。

也有人说他治军严苛,对敌人毫不留情,像条咬住就不松口的“南朝疯犬”。

可此刻,熊廷弼脸上却满是温和的笑意,眼神中没有半分暴戾,反而透着几分沉稳与真诚,与传闻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这份出乎意料的亲和,让布和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绕弯子,直接开口问道:

“先前经略公派遣使者前往科尔沁部,提出了结盟的条件,助明廷共击建奴,便可获得草场、岁赏与贸易特权。

不知这些条件,在今日看来,是否还算数”

布和的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毕竟草原部落与中原王朝打交道,“口惠而实不至”的情况太多。

他必须亲自确认这些核心利益,才能放心将部落的未来与明国绑定。

熊廷弼闻言,脸上的笑容依旧,语气却多了几分郑重:

“布和台吉放心,明廷向来言出必行。只要科尔沁部愿意出兵,与我军夹击建奴,盟约上的条件,便绝不会落空。”

“呼伦贝尔东部的牧场,原本就是科尔沁部的故土,待击败建奴后,本经略定会奏请陛下,将这片草场正式划归科尔沁部。

至于岁赏,每年一万两白银、一千匹布帛,分春秋两季发放,绝无拖欠。

茶马互市也会重启,边境的互市点任由科尔沁部挑选,我大明绝不从中作梗,更不会压价垄断。”

清晰的承诺如同定心丸,让布和心中安定了不少。

可他知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

他微微侧身,目光落在身旁的海兰珠与本布泰身上,语气变得格外严肃:“经略公似乎忘了,盟约中还有一个要求,将我的两个女儿,送入大明皇宫,做当今陛下的妃子。”

说这话时,布和的眼睛紧紧盯着熊廷弼,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此事十分关键,并且重要!

只有明国真正接纳了他的女儿,科尔沁部才敢完全信任明国,放心出兵助战。

若是熊廷弼在此事上推诿,那之前的所有承诺,都可能是镜水月。

海兰珠与本布泰听到“入宫”二字,小脸上满是茫然,却也隐约察觉到气氛的凝重,下意识地攥紧了布和的衣角。

熊廷弼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眼神中闪过一丝为难。

他倒不是不愿答应,只是将蒙古部落的女子送入皇宫,并非他一个经略能完全做主。

需先奏请陛下,再经礼部商议礼仪,流程繁琐。

可他也清楚,布和此刻提出此事,正是出于对明廷的不信任,若是拒绝,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他沉默片刻,心中快速权衡着利弊:

科尔沁部的支持太过重要,有了他们的骑兵,不仅能牵制建奴的蒙古盟友,还能壮大明军的声势。

反之,若是科尔沁部倒向建奴,或是保持中立,明军收复辽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有科尔沁部支持的建奴,和没有科尔沁部支持的建奴,完全是两个概念。’

熊廷弼在心中默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