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

关灯
护眼
十二、西门山岛大转移(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清二楚。

徐莉莉笑道:“项书记,粮食的问题你不用考虑,我们解决。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使用分配这些粮食,如何有效地进入百姓的手中,而不被白狗子夺取。

关于转移的办法也由我们解决,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是哪些人需要转移?怎么组织这些人到达太拔。后续的转移全部有特区党委负责转移。”

听徐莉莉的解释,大家都吸了一口冷气。

这个特区党委的实力太强悍了。

徐莉莉继续说道:“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哪些人需要转移?我们特区要求的第一序列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红军伤员及党政机关中的怀孕妇女。这些人员在中央苏区大概有多少?”

少共书记陈丕显答道:“目前苏区登记的少先队员及共青团员有八千三百多人。”

陈毅答道:“目前在红军医院的伤员大约有六千多人,党政机关中的怀孕妇女不清楚,估计不会超过一百人。”

“也就是说,第一序列最多不超过一万五千人,同志们,我们还有十八万五千个名额。”徐莉莉强调道。

“为配合以后的游击战争需要,我们需要缩减庞大的机关,党政机关的90%人员都应该转移,他们留在当地的风险巨大,很可能遭到杀害。”陈毅略带祈求的目光看向徐莉莉。

徐莉莉点点头:“我同意党政机关中90%人员进行转移,而且要求作战部队中老弱及没有武器的人员也裁减转移。”

保密局谭震林测算,按这个标准,转移人员大概有两万五千人。

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家的思路开阔起来。

最后,临时特委定出一个比例,瑞金县转移八万人员,其他特别政治区内的转移人员每个县大约三万人左右。

保密局局长谭震林建议:“目前情况下,需要各苏区的地下组织积极行动,鼓励群众用各种方式主动往上杭方向撤离,而在上杭境内,我们组织同志,引导撤离的同志往太拔方向集中。这有利于迷惑敌人,敌人没搞清楚情况前,不会轻易阻拦逃难的人群。减少敌人有组织的拦截。”

“群众的撤离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四万人的党政军组成的纵队怎么到这里?现在我们基本处于包围之中,这样的队伍不可能突出重围到达得了太拔。”

徐莉莉让工作人员打开战场信息系统。

大屏幕上出现了于都的周边局势图。

投影上出现的实时信息,委员们又被震到了。

国民党军队的部署、人员、巡逻时间,一清二楚。

难怪这个徐书记有这样的信心,协助四万人的纵队通过敌占区。

“今天是26日,中央分局应在28日前完成四万机关转移人员的准备工作,前进基地将从28日晚21点起,派遣一个班的特战人员及直升机护航编队引导和协助纵队安全突破敌方防线,最迟应在12月1日早上八点到达西潭基地。然后协助临时特委收拢和引导自发往上杭方向避难的群众。”

人员转移的方案基本确定下来,但是关于如何救助六十万群众的事情,大家分歧很大。

一部分委员建议,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苏区群众应尽可能发动前往上杭,进入太拔前进基地附近。

如果采用这种方案,gd政府军队将很快察觉到临时特委的意图,必将派遣大批部队进入上杭。

另一方面,导致太拔方面无力疏导这么多的人员,前进基地为保护人员,可能不得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冲突,这会把特区党委拖入战争,徐莉莉坚决地反对此方案。

徐莉莉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行动开始后,应同时鼓励其他群众往赣粤边的大于油山龙南、湘赣边的宜春吉安永新、湘南的郴州、闽北的武夷山一带同时转进。临时特委将在上述地区建立补给中心,中央苏区的主力部队也应分成多股往上述几个方向突围,并在该区域进行长期的游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