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潮1980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二十四章 肥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所以这么一来,“便宜坊”里的卖出多少烤鸭,基本就能剩多少鸭架子。

    尽管饭店也出了个政策,说鸭架子可以外卖。

    不过,考虑到当年老百姓的情况,一旦广而告之,恐怕这点鸭架子马上就会供不应求。

    于是为了内部利益考虑,这一条便秘而不宣。

    鸭架子也就直接成了餐厅内部人员和旅馆各部门头头们的福利了。

    同样的,作为宁卫民和张士慧来讲,既然便宜坊的后厨有了哥们儿,当然弄几个不在话下啊。

    这杨子就在除夕前一天,特意给宁卫民和张士慧留了十二个鸭架子。

    个个都用油纸包好了,捆上了,还教了他们回去怎么熬架子汤的办法。

    张士慧拿了四个,自己留俩,给女朋友家俩。

    宁卫民拿了八个,除了自己的,也正好给三家邻居们一家分俩。

    所以这一年的除夕夜啊,扇儿胡同2号院的几家人,还都能炖上一锅鸭架子汤喝了。

    那么综合起来看,既然有了这么多好东西,谁还能说这不是个肥年呢?

    当然,过年也免不了需要气氛的营造。

    所以“忙年”的最后一项采购,鞭炮是必不可少的。

    这年头,鞭炮不像三十年后有那么多的种类。

    全部加在一起不过十几种,且几乎都是比较传统的品类。

    不过在这其中,也是很有讲究的。

    就比如说,鞭炮鞭炮,小的叫“鞭”,大的才叫“炮”,

    “鞭”中最便宜的种类,就是湖南浏阳产的“小鞭儿”。

    暗红色包装纸,“鞭”也是红色的,价格以两毛一一百头为单位往上累计。

    这种炮因为个头小,装药量少,所以燃放起来响声也小,甚至用手指甲夹着它的屁股直接在手上燃放也不会伤到人。

    同时因为价格便宜,是当年京城孩子的最爱。

    可即使这样,由于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低。

    小孩儿把这种“小鞭儿”买回家去,也很少有燃放整挂的。

    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小心翼翼拆解下来,一个个单独燃放。

    即使有哑炮也会掰开点燃其中火药,美其名曰为“刺花”。

    京城还有另外一种“鞭”,就是本地产的“钢鞭”,也称为“查鞭”。

    这种“鞭”分大小两种,小的能顶浏阳“小鞭儿”俩,大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