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宫女好孕圣体,绝嗣帝王太缠人

关灯
护眼
第33章 不如......去母留子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了一眼他们离开的方向,转身回到主殿,秋风将她的衣摆吹得猎猎作响。

从始至终,她都未再回头。

......

几日后,一道突如其来的消息,瞬间打破了前朝表面的宁静,也震动了整个后宫!

宫外快马加鞭送入宫中的密报称:凯旋的北境军中,发生哗变!并非兵戈相向,而是由十数名低级军官联名上书,直指几日前风光回京受封的易明威抢功!

奏折写的血泪控诉,条理分明:易明威在军中,名为将领,实为草包!终日沉迷酒色,狎妓赌博,军务一概不理,全由手下几位低级将领勉力支撑。

至于破敌的奇袭计划,根本不是易明威所想,而是由一位姓张的校尉联合另外几位百夫长,根据前线敌情,反复推演制定而成!

奇袭当晚,易明威甚至醉酒未醒!是张校尉等人当机立断,率领本部精锐冒死突袭,才重创了朔风王主力。

最关键的是,朔风王重伤突围时,本已被张校尉等人围困在一处山谷,眼看就要生擒或格杀!千钧一发之际,易明威酒醒赶到,为了抢夺这擒王头功,竟不顾战场态势,强行下令改变合围部署,胡乱指挥!

结果导致包围圈出现致命漏洞,让重伤的朔风王在亲卫拼死护卫下,硬生生从他们眼皮底下逃走了!

虽阻止了北狄之乱,但也为之后可能的反扑埋下隐患。

这份联名上书,字字泣血,证据详实,矛头直指易明威的无能与贻误战机!

且这封上书并非通过常规渠道,而是由一位京城南郊皇庄的良人(水仙之父),几经辗转,直接送到了负责监察军务的御史台一位以刚直闻名的老御史手中!

老御史震怒,连夜入宫,将奏折连同初步查证的辅证,一并呈到了昭衡帝的御案之上!

昭衡帝的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那份奏折和附带的证据,被他翻来覆去看了数遍。

帝王的侧脸隐在灯火的阴影里,看不清表情,唯有那紧抿的薄唇泄露了他内心的滔天怒火。

易明威......好一个易明威!

他猛地将奏折合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他没有立刻下旨处置,而是沉声对侍立一旁的心腹道:“去查!给朕彻彻底底地查!北境军中所有相关人等,一个不漏!朕要最确凿的证据!要快!”

“臣遵旨!”御前侍卫石靖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御书房内再次陷入死寂。

昭衡帝靠在宽大的龙椅上,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龙椅扶手。

那份奏折在他脑中反复盘旋,帝王心中对易家的怒火几乎要焚毁理智,恨不得即刻下旨将易家连根拔起。

然而,奏折中的一个名字,在盛怒之中,又引起了帝王的少许疑心。

大富。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那是水仙的父亲,那个刚被他赏赐皇庄农田的水仙家人。

奏折中写得明白,最初串联起那几位敢怒不敢言的低级军官、收集整理口供证据的,正是这位。

一个刚刚脱离奴籍不久的奴才,究竟如何知道远在北境的军中辛秘。又为何要跑遍整个京城,收集这些证据?

水仙的身影,映入他的脑海里,昭衡帝忍不住用帝王的多疑,审视那道看似可怜的倩影。

他那刚晋封的“瑾贵人”,在这件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摆驾,承明殿。”昭衡帝疲惫起身,他需要一个答案。

承明殿内。

水仙正坐在窗边绣架前,一针一线绣着一幅寒梅图。

夕阳透过窗棂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静谧的轮廓,仿佛与外界那些惊涛骇浪毫无关联。

“皇上驾到——”太监的通传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水仙放下针线,起身盈盈下拜:“妾身恭迎皇上。”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