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关灯
护眼
第39章 乔迁之宴3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周围几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说自在肯定是假的。

“你们能不能别看了,我不是专业厨师,要求不用太高。”

段晓棠二把刀的厨艺,在这些人里也是遥遥领先。

如果说她是五谷分不太清楚,祝明月和林婉婉则是完全分不清楚。

杜乔解下围裙随白湛去厨房外透气,白三娘将灶孔前的小马扎挪出来些坐下。

“什么时候学的厨艺。”

“没学多久,只能做些家常菜。”

自问还是有些天赋的。

“为何想到学厨呢?”

祝明月和林婉婉两人都不善厨艺,白三娘猜测其家乡风俗未必需要女子下厨。

段晓棠手上片着鸭子,一边和白三娘说话。

“小时候家里常年不开火,顶多烧水煮面。

等到长大后突然有一天对做饭感兴趣,就学了。”

世人着实奇怪,夸酒楼饭菜说有家的味道,赞家里饭菜和外面做的一样。

绕的人都不知道到底哪边好。

说到底还是贪恋美食带来的烟火气,以及烟火气里藏着的人生百味。

以白三娘的见识,实难想到哪家是常年不开火的,哪怕穷苦人家亦要烧火做饭。

段晓棠平日行事显然不是困苦之家能教养出来的。

如果她能活到一千多年以后,会知道世上许多手段解决家庭饮食问题,比如食堂、酒楼、外卖甚至食品。

白三娘看着灶孔里的熊熊火焰,思绪飘远。

“平日里除了习武下厨,还有其他喜好的吗?”

段晓棠露出一抹难掩的微笑,“喜欢的太多,却没一样能长性,想一出是一出,学到半截又有了新爱好。”

白三娘想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见异思迁。”

“差不多,就是这样。”

白三娘至今没吃过几块猪肉,“猪肉好吃吗?”

段晓棠没回头,“我家那儿常吃的是猪肉,今天做的叫红烧肉。

传说古代一个大文人被贬,生活困苦,无奈之下只能食猪肉,因其做法特殊味道极好,还专门赋诗为记。”

“诗为何?”

白三娘想听听传说中的大文人的诗作。

不知当时情境,但能用油糖煎炸猪肉,未必困苦到山穷水尽之地。

“忘了。”

以前确实看过,但因不是考点,仅限于看过。

“他老是被贬,今天被贬到这儿,明儿被贬到那儿,不知不觉行迹遍布半个天下。

每到一个地方专门找当地美食,或者自创食物。

曾经还有人专门根据他的诗掘其中美食。”

“是能吃善吃之人。”

白三娘未曾听过这个典故,只以为是自己读书太少之故。

却不知那是数百年后的风流人物。

锅中水开,揭开锅盖,五花肉带着焦糖色上下翻动。

将泡好的黄豆倒入,接下来只等着炖熟即可。

祝明月在正堂桌椅碗筷安置好,白家几个仆人另在西厢安排桌子,两边互不打扰。

卤肉坛子揭开时,香味引得白湛杜乔心痒不已,太香了!

“这里面是什么?”

白湛问道。

“卤肉。”

祝明月弯着腰头也不抬,“有没有忌口,这里都是些下脚料。”

真正的下水第一次没敢放,一是客人们难以接受,二是收拾起来太麻烦。

白湛伸着头,没看出肉的原形,“下脚料?”

祝明月面不带色,“猪肘、猪蹄、猪尾巴、鸡爪、鸡蛋之类。”

白湛吞吞口水,“我可以试试。”

主要是太香了。

“等着。”

端着盆进厨房。

问道:“哪些菜好了,我先端出去。”

顺便将坛子里捞出来的卤肉放下,“这些要切吗?”

段晓棠指了指一旁的案台,“当然要切,不然手抓肉?”

“先切点,给外面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