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关灯
护眼
第1822章 大方借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寇嘉平的肯之下,杜乔旋即折返临时营地,迅召集起聚集于此的太平县中那些稍懂文墨的百姓。

将所有人都聚集到几张窄小的书案前,不分自带还是寇嘉平后来补充的笔墨,皆被充分利用起来。

众人合力,协助侯俊雄等人起草契约文书。

一般而言,正式的官府红契一式三份,分别由卖家、买家以及官府各自保存一份。

南衙图省事,自己那份二十来个字草草了事,余下的两份可不能如此轻率。

只要官员和官印是真的,那么这份文书就是有效力的。

可惜哪怕连杜墨都洗干净手投身到誊抄工作中,依旧是杯水车薪。

太平县此次前来的人数虽逾百人,且多为殷实人家,其中能识文断字者尚不足二十。

而敢上场书写文书的,更是寥寥无几。

侯俊雄买了二十六人,不是最多的。

零零总总加起来,居然有一百五十余人之多。

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制出三百余份正式的契约文书。

若将任务均摊到每个人头上,则需各自完成三十多页的书写量。

这在短短半个下午的时间里,即便是抄到手断,也无法完成。

那些有资格购买奴仆的,无一不是地方上的大户。

太平县百姓听闻如果手续完不成,大户们就不能领着他们的奴仆离开,只能在此地继续逗留。

倘若双方分道扬镳,徒留几个买人的大户留在此处继续等待结果。

不说情分,光安全问题就足够令人忧心。

右武卫的钓鱼队在周边扫荡,难保没有漏网之鱼。

而这些大户的家丁,正是这支联合队伍重要的安全保障之一。

可若是在此地多停留一两日,身处异地,难免会心生不安。

多在外盘桓一日,便多一日花销。

右武卫的豆渣饼,一文钱三个,依旧有人觉得昂贵,买了就是浪费。

杜乔估量眼前态势,心中明了,他们今天下午就是把手抄断了,也抄不出足够的文书。

当机立断道:“你们先写着,我去找人。”

杜乔疾步返回人市,感谢段晓棠惯穿的白衣,让她在一片乌压压的人堆里格外显眼。

无论文城还是慈州当地,都挤不出更多的人手了。

杜乔只能把主意打到右武卫头上。

他一直都知道段晓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军士开蒙。

虽然不清楚她为何如此执着,但“润”

了三四年,总该有些成效吧!

杜乔找到段晓棠,毫不见外地说道:“能借我些人手吗?”

段晓棠一时没明白意思,“打架?”

杜乔手指着远处排队过契书的队伍,说道:“太平县的几个大户卡在这里,我得了寇县令的允许,可以将契书挂在的太平县名下。”

“但目前缺乏足够的抄写契书的人手。”

文化人的含金量在这片土地上,价值陡然提升。

杜乔的声音显得有几分疲惫,“太平县的队伍里,能写契书的,不足十人。”

段晓棠直接问道:“还差多少?”

杜乔心底盘算一番,“至少二十人。”

先前果决地段晓棠,这会反倒表现迟疑了。

“字写得丑的你要不要?”

既然能够堂而皇之的说出来,恐怕就不仅仅是谦虚了。

杜乔直接问道:“有多丑?”

想到“丑”

是主观定义,给出一个客观评价标准,“和你写的比起来怎么样?”

热心帮忙的段晓棠,突遭好友“背刺”

,好在这种打趣她早就习惯了。

“各有千秋!”

杜乔帮段晓棠誊抄过不少文书,实话实说,段晓棠认真写也能认。

只是许多时候她只图自己方便,不管他人死活。

杜乔咬牙道:“也行!”

段晓棠微微颔,“我这就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