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关灯
护眼
第138章 二十五年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p>

西方战事结束,完全覆灭西胡王庭之后,朝臣们便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

再加上剩下的两方战事算不得顺利,不仅朝臣开始劝说李承宗别打了,就连后宫里的人开始劝说李承宗别打了。

但李承宗并未听劝,把强烈反对他的赖名成给贬官了,然后将告老还乡的林若甫召回了京都,虽然没有重启为宰相,却让其担任了内阁大臣。

对此林若甫也很无语,他都已经把林府大大小小的人脉交给了范闲,然后被担任户部尚书的李云睿给清理干净了,现在手下根本没有什么可用之人,却不得不出山,而且一上来就是面对各种烂摊子,即便是他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宰相,也是为之头疼不已。

不过,头疼归头疼,这样的局面也很让他满意,又可以大展拳脚了。

和绝对大多数朝臣一样,林若甫其实也不赞同继续征战,更倾向归拢西胡的领土,让那片广袤的土地真正成为庆国的国土,只是他很清楚,曾经的那位三皇子是坚持征战的,所以他不可能跟着李承宗对着干。

有了林若甫的加入,再加上李云睿和李承泽完全掌控了内库和国库,两方战事也渐渐顺畅起来。

庆历十一年,东边战场上的联军宣布投效。

庆历十二年,南诏国灭国,南边诸国上奏归附。

至此,李承宗才停下国战,让李承儒驻守东夷城,让叶重驻守在曾经的南诏国国都。

同年,李承宗改国号为华,开启了新纪元。

在外部完全稳定下来的情况下,他开始了大力改革,一系列的举措,遭到了许多官员的反对。

和当初坚持国战一样,李承宗完全不顾官员的劝阻,一意孤行。

所有反对的官员,如果查出没问题的,要么贬官要么罢官,其中曾经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如今的监察院副院长赖名成就被李承宗罢官了。

这也是李承宗自上位以来,罢免的最高官员。

至于那些本身就有问题的官员,基本都是秋后问斩的结局。

一时间,整个庆国血流成河,可以说各地都有被问斩的官员。

自此,庆国朝堂完全成为了李承宗的一言堂,对于他推行的国政,再无官员反对。

李承宗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暴君”的称号。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可能庆国就要亡国了,很快就要毁在这个暴君的手上。

结果五年过去,庆国不仅没有垮,反而愈发强大。

十年过去,庆国已经横扫了周边所有的小国,庆国东南两面的国土延伸至了海岸线。

二十年过去,庆国的百姓已经走向了西方,走得最远的庆国百姓甚至迁徙到了曾经的欧洲。

在不知不觉间,李承宗坐上皇位已经有二十四年了。

这一年,李承宗宣布禅位于太子李景修,当初觉得要亡国,如今已经走路都打颤的赖名成,领着一批致仕老臣,直接跪在了皇城门口,不准他禅位。其实以赖名成为首的这些老臣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李承宗那个暴君能把庆国……哦,不对,现在应该叫华国,发展成如此庞大的帝国

不过他们是笑着去的,华国如今这么强大,他们这些老臣,肯定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们一直是劝阻的,但不是没劝动么,最后还帮着皇帝一起维持华国的运转,所以华国能有如今这般强大的国力,跟他们的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对于以赖名成等老臣的劝说,李承宗依旧我行我素,让礼部挑好时间,传位于儿子之后,便给战豆豆去了一封信,然后坐上蒸汽火车去了两国的边境。

华国纪元二十一年,春!

两国边境线上。

两方人马隔着一条铁轨相互对峙着。

相对来说,李承宗这边的人要多得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加在一起,大概有百人左右。

反而战豆豆那边,稀稀疏疏十几人,也就是范闲一家和战豆豆母女,以及北齐圣女海棠朵朵。

“听说你退位了”

大概是因为效仿华国准许女子为官的原因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