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小脸上却满是藏不住的开心。
她画上的“帮手”
,真的来了!
第二天清晨,大雨初歇,天空碧蓝如洗。
一辆印着省农科所标志的小货车,带着珍贵的“援兵”
,风驰电掣般驶进了清河村。
陈研究员是个干练的中年人,一下车就直奔棉田。
看着雨后棉株上残存的蚜虫和棉铃虫痕迹,以及那些顽强存活的零星瓢虫幼虫和草蛉卵,他连连点头:“基础不错!
生态链没被之前的土药水完全破坏!
释放天敌正当时!”
在他的指挥下,一场特殊的“兵力投放”
行动开始了。
十几个小巧的纸盒被打开,里面是密密麻麻、色彩鲜艳的异色瓢虫成虫。
王老伯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小甲虫”
均匀地撒放在蚜虫密集的棉株中下部叶片上。
瓢虫一落地,立刻精神抖擞地四处爬动,目标明确地扑向那些吸食棉株汁液的蚜虫!
几张特殊的卡片被钉在棉田的木桩上或挂在植株间。
卡片上附着着许多比芝麻还小的、翠绿色的草蛉虫卵。
“别看这卵小,”
陈研究员解释,“孵化出来的草蛉幼虫,可是‘蚜狮’!
胃口大得很,专吃蚜虫、粉虱,还有棉铃虫卵和小幼虫!”
按照陈研究员的建议,霍母立刻带人在棉田田埂和空地补种了一些开着小花的蜜源植物,如波斯菊、万寿菊等,为瓢虫成虫提供补充食物,吸引它们长期定居繁殖。
村里的大人孩子都跑来看热闹。
朵朵和阿丹是最高兴的。
朵朵拿着小本子,学着敦敦的样子,在陈研究员的指导下,认真地记录着释放瓢虫的数量和位置。
阿丹则好奇地蹲在田埂边,看着一只瓢虫慢悠悠地爬过草叶,小嘴里出“beng!beng!”
的声音。
尽管释放过程简单,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仅过了半天,细心观察的村民就现,那些原本密密麻麻趴在叶背的蚜虫,正在以肉眼可见的度减少!
瓢虫们像不知疲倦的小坦克,在枝叶间巡逻,大口吞噬着害虫。
而被钉在田间的草蛉卵卡,也开始陆续孵化出小小的、像迷你鳄鱼一样的草蛉幼虫,它们摇晃着小脑袋,用口器精准地刺入蚜虫体内吸取体液,动作迅猛高效。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