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糙汉带娃回村后,日子红火顶呱呱廖桂芳李青峰

关灯
护眼
第123章 豆渣饼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拿出一些黄豆跟大米放入水中浸泡。

    明天磨了豆浆带去给四叔尝一尝,顺便道歉。

    第二天早上,李青峰起了个大早。

    五点的山林还没有半点亮光,连太阳能灯都耗尽了最后一丝电力。

    直到灶台里的木柴被点亮,火光跳跃,周围的一切才若隐若现的呈现出来。

    昏暗的群山无比安静,除了哗哗的水声就只剩下风声以及火苗劈里啪啦的声响。

    婴孩轻微的哼唧声断断续续,在这曙光前的黑暗里显得格外明显。

    李青峰组装好石磨后,先用开水烫浇一遍,然后才把昨夜泡好的黄豆一点一点塞入石洞,缓慢而匀速的转动起来。

    石头层层不见山,短短路程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纷飞不觉寒。

    这说的就是石磨。

    石磨是农村几千年来常用的粮食加工工具。

    从古代流传下来已经几千年,融入了一代代工匠们的智慧,且仍在不断持续改进。

    石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的部分叫磨扇,下面的部分叫磨盘。

    两扇磨扇中间专门凿有一些凸凹的斜线纹理。

    纹理是以磨轴为中心向四周散开。

    下磨扇是固定在磨盘上的,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套子,两扇相合以后,上扇套子可以绕轴转动。

    两扇相对的一面,镂刻着许多纹理。纹理沟也是一片密密匝匝的空膛,叫磨膛。

    膛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

    上扇有两个磨眼,磨面的时候,粮食通过磨眼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或者浆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

    此时李青峰磨的是加水的黄豆,那豆浆沫就会一点一点的汇集到磨盘上,然后流动到下边装豆浆沫的桶里。

    这磨豆浆跟磨干面不同。

    磨豆浆不仅需要把黄豆浸泡一个晚上,而且磨的时候,还得加水。

    豆跟水的比例一般在1:5左右。

    而且还要一点点放,不能一次性放太多,不然会导致磨扇磨不动,或者磨出来的豆浆不够细腻。

    因此,李青峰的大力气在这项工作上虽然讨得到便宜,但却不多。

    他得控制力道,缓慢而匀速的转动磨扇,不能操之过急。

    等把豆浆全部磨好之后,还得过滤一下。

    过滤物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洁白且流动性增高的液体就是豆浆。

    另一部分被包在纱布里的固体就是豆渣。

    李青峰趁着孩子还没睡醒,就把豆浆放到锅里慢慢熬煮。

    同时,又把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