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阳光可以看出颜色斑驳,深浅不一。
她指着架子上垂落的布匹。
“这边的几匹蓝色的布颜色不一,是不是因为‘信水’的时候速度过快受风不均匀闷得蚀了色所致?”
苏瑾说完敏锐地察觉到赵师傅神色变了变,身上的傲气稍微弱了些。
她就知道自己说对了。
这几匹布染坏了,虽然表面上看不严重,但也是次品。
赵师傅良久才闷闷的‘嗯’了一声,“三小姐知道信水的意思,可见是下了功夫的。”
苏瑾观察着赵师傅的神色,继续小心翼翼地道:“晚辈曾经在书上看过一种方法,不知道是不是能用来补救?”
她的这句话果然引起了赵师傅的兴趣。
赵师傅猛地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她,问:“什么方法?”
苏瑾被老师傅的眼神吓了一跳,她思考了一下,说道:
“可以将这染花了的布放置到通风没有阳光的地方,找一个喷水极为细密的喷壶,喷洒少量加入微量明矾的清水,让其缓慢均匀地再次固色,或许能有所改善。”
她提出的方法,原理在于利用明矾作为媒染剂,促进染料分子更均匀地附着纤维,并通过控制氧化速度来弥补之前的不足。
在这个时代,属于极为新颖的思路。
赵师傅垂下眼皮沉思了一会儿:“那本书上可写了用多少明矾?喷淋的速度如何掌控?”
苏瑾坦然答道:“晚辈不知道具体用量,需要谨慎试验才行。”
赵师傅不赞同的摇了摇头:“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句大体的记载就盲目去试验,如果不成,这布可就全毁了。”
“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尝试。若是成了能挽回损失,若是不成,损失由我一力承担。绝对不让染坊和赵师傅为难。”
现在已经发现了裂缝,苏瑾见缝插针进一步争取,她有自己的底气和银子。
赵师傅被苏瑾执着的求知欲感染,脸上坚持的表情有些松动。
“罢了,”他指了指角落一个没用的染缸和几匹问题布,“就用那些,你自己在这边试验,需要什么东西,跟我的徒弟张桐说。”
他叫来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学徒,这个学徒长得身材瘦削眼神机灵,有着年轻人的朝气。
赵师傅交待道:“张桐,你给三小姐打下手,仔细看着点。”
“是,师傅。”
张桐站在一旁等候吩咐。
虽然赵师傅答应的很勉强,还派了人监督和帮忙,但是苏瑾已经很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