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财经周刊

关灯
护眼
第23章 一文惊鬼神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p; 相公要来听一个后辈讲学,这事儿在大宋不算稀奇。

    如果苏轼开讲,说不定能把宫里的后妃都吸引出来。

    “肯定是有事儿绊住了,别瞎担心,辽国打不过来。估计也就是西北或者黄河,咱们先顾咱们自己。”

    安慰了司马康,他继续喝茶看书,陪着钱韦明。

    时间一到,把兄弟送上台,然后回来继续坐着。

    心里期盼着,一定要成功啊。

    只要这次成了,接下来天下门阀就不得不捧着自己了。全天下独一份的能力,老子能制造留名青史的机会。

    有钱有什么了不起,死了还不是挖坑一埋,后世查无此人。

    跟李大圣人混,送你们成为引导学术风潮的学神,千古不灭,传续万年。

    前面,幕布拉开,钱韦明在两颗巨大蜡烛的照耀下,神采如同沐浴在圣光之中,庄严神圣。

    众人看完了文章,还沉溺在研究结论的震惊当中...

    此时抬头看去,仿佛整个心神都被震慑了!

    “今日我来讲财经之学的第一篇,王朝与农业。

    “纵观历史,王朝长以两百年为限,盛世以三十年为期,这根本的原因就在农业一道。

    “第一,脱产者与农业人口之比当为一比九。脱产者越多,国越乱;

    “第二,国以农稳、以商兴、以官治。官、吏、兵三者加总,与国民比不能超过一比二十,否则国必乱;

    “第三,短则百七十年,长则两百六十年,必遭三十年之大寒,是为天下大饥之周期;

    “先来讲,为何常听人说一人耕、三人食乃是错的。一壮年男子,一年生存之所需,不得低于四百斤脱皮粮米....”

    钱韦明侃侃而谈,从经验到数据再到营养学,详细解释了为何一个更夫自维持的口粮不能低于四百斤。

    “若不以农人为牛马,允其结婚生子、扶老携幼,那一对夫妇耕作所生产的富余,只能供养一个半的非农者。这些富余要通过舟车损耗运抵州郡所在仓库,再转运到京城和边地,十去其九矣!

    “一旦安定,宗室勋贵,门阀大户,官员吏员最先过上好生活。日子好了,必然人口孳息,比例大增。

    “此时抛荒之田尚众,上下两端一起增长。当可耕之田开发殆尽,农人将陷于贫困,而富贵之人不知收敛....”

    底下的听众,包括苏轼和司马康在内都听得津津有味。

    还是头一次听人讲农人对于王朝的重要性,这里面的道道儿,兴许只有史官和皇帝才能知道。

    屠龙术啊,虽然大宋舆论宽松,但能听到江南钱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