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王业不偏安

关灯
护眼
第217章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p;否则的话,岂不真成小吕布了?

    至少在这一刻,被天子一说,他是真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做的事情似乎就是在匡扶汉室。

    这种大义一旦加身,多多少少竟生出了些使命感与荣誉感。

    刘禅余光瞥见了唐咨的变化,又对着那吴使摇摇头:

    “自古艰难唯一死,使君孑然一身而至,自可以慷慨请死,为孙权尽节死命。

    “然唐使君与步子山、诸葛子瑜皆身系万众性命,安能为一己清名而强求万千将士为孙权死节?

    “汤放桀,武王伐纣。

    “臣弑其君可乎?

    “——坏仁德者,谓之贼。

    “——败道义者,谓之残。

    “——既贼且残,谓之独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孙权以匡扶汉室为号而兴于东南,然汉室将复起之时,竟背盟败约而夺荆州,复向曹魏称臣俯首而为汉贼,今更欲称帝自立。

    “可谓无道无德,无仁无义,桀纣独夫,不过如此。

    “其兴不义之师,举不义之战,袭无罪之地,乃灭亡之道也。

    “故步子山、诸葛子瑜、唐安远西城之败,非战之罪。

    “乃吴军将士知师出无名,遂无战心,败后弃不义归有义,弃不明归有明,顺乎天而应乎人。

    “今日,吴军将士万余,与我汉军并力,克复上庸,师出有名,无有不尽力者。”

    那名吴使早已被汉天子所言所语驳得不知该说什么,此时再扭头往城北战场望去,却见吴军旌旗飘飘,行阵俨然,一时恍惚。

    这片土地历史太长,故事太多,关于战争、大义,不论正面反面,都能找到无数例子。

    而只要人满足了生存、温饱、富贵这这些最基础的底层需求后,就会开始向上寻求形而上的信念与理想来支撑自己的行为。

    就连大汉都有费诗这样的人极力劝阻先帝称帝。

    孙权要血统没血统,要法理没法理,吴国内部对于他称王称帝,远比大汉内部更加分裂。

    大汉养士四百年,刘协禅让不足十年,士人匡扶汉室的信念理想,还有大汉二字的影响力,不会那么快就全部褪去的。

    刘禅很快从身前吴使的眼睛里看出了动摇之色,便道:

    “朕有一言,托使君带给孙权。

    “孙策当年在江东大行屠戮,致民怨沸腾。

    “及策暴死,孙权继业,乃托匡汉讨贼之名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