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就是,今天的《人民报》我看了,照片一模一样!”李兰勇乐呵呵地说道。
杨秀云忧心忡忡地说道:“霖霖该不会生气吧?”
“明天写封信,咱们侧面打听打听!”刘福庆说道。
“叔,美国一个大学给一民十五万美元让他留在美国,一民都没留下!”李兰勇说道。
“美国鬼子可真够坏的,请一民到美国还不算,还想让老二留在美国!”刘福庆骂道。
骂完之后又问道:“十五万美国钱是多少钱?”
“官方汇率算,将近三十万块钱,要是黑市就更贵了!”
“啥?三十万?能把咱们大队给买了?”不只是刘福庆,其余大队的社员也都吃了一惊。
“一百万也不能到美国,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一民要去了,那就是汉奸,俺老刘家可是全县有名的革命之家,不出汉奸!”
第二天,麦积大队的社员正在修路的时候,县里面的车队来到麦积大队,找到了刘福庆,夸他养了个好儿子,又要给他戴红花。
麦积大队的路不好,李兰勇提议,在李兰勇的父亲支持下,社员们开始修路,不仅修大队内的农耕路,也扛着红旗修到公社的路。
冬天农闲的时候修路,不耽误农业生产。
县书记杨玉山夸赞不愧是刘一民同志的老家,生产觉悟就是高。虽然包田到户了,但是集体的心没有散,而是努力用双手改变贫穷面貌。
“老人家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也要说,‘社员团结如一人,致富道路准能成’!”
杨玉山询问刘福庆修路有没有什么难题,刘福庆趁机讲了几个难题。
杨玉山当场同意拨一笔钱帮助麦积大队修路,用买修路工具,买骡马。
等杨玉山走后,李兰勇笑着说道:“真是一人得道,全大队升天,咱麦积大队哪儿受到上级这么重视过!”
元旦当天,《雷场相思树》正式在《人民文艺》发表。于此同时,刘一民还在接受采访,既然要树立典型,肯定不是报道一次,而是要连续报道。
《中青报》《光明报》《新华社》还有一些跑得快的地方媒体都围到四合院里面采访。
刘一民一家回答了五个问题,因为于佳佳是老朋友了,有所偏重,回答了她六个。
接下来各个报纸分别发表新闻,没来的媒体就转发其它报纸的文章。
《中青报》的标题是——《青年的梦想不止在外国能实现,在中国也能》;
《光明报》的标题是——《青年人当以刘一民同志为榜样,树立国家发展信心》;
《新华社》的标题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