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桃树街,可口可乐总部大楼。
顶层的董事会会议室里,铺着厚重的波斯地毯,长条形的桃花心木会议桌旁,坐着十二位西装革履的白人男性。
他们大多年过半百,神情倨傲,用一种审视甚至带着些许排斥的目光,看着刚刚走进来的陈山。
对于这些来自美国南方的保守派商业巨头来说,陈山这个黄皮肤的香港人,虽然在美国政界有些名气,但在他们眼里,依然是个“外人”。
更何况,他带来的提议,是要让他们把最引以为傲的美国符号,送到那个曾经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国大兵打得灰头土脸的红色国家去。
“陈先生,”
坐在首位的董事长奥斯汀率先开口,语气冷淡而礼貌,“我们很欣赏你的勇气。但是,生意就是生意。我们看不到在一个连私有财产都不受保护的国家,如何能保证我们的投资安全。”
另一位秃顶的董事附和道:“而且,据我们所知,那里的人民非常贫穷,他们连饭都吃不饱,谁会花半个月的工资去买一瓶他们根本不认识的饮料?”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笑声,充满了不屑。
陈山没有立刻反驳。他只是安静地站在会议桌的另一端,像是一个面对陪审团的辩护律师。
梁文辉站在他身后,紧张得手心冒汗。他带来的厚厚一沓市场分析报告,此刻似乎变得毫无分量。
“诸位说得都没错。”陈山终于开口,“那里现在确实很穷,也很封闭。”
他走到会议室前端的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笔。
“但你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唰唰唰”,陈山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巨大的数字:1,000,000,000。
十亿。
“十亿个喉咙。”陈山转过身,粉笔头轻轻敲击着黑板,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即使每人每年只喝一瓶你们的饮料,总销量也将达到十亿瓶。这个数字,相当于你们现在整个欧洲市场的总和。”
董事们的笑声停止了。他们当然知道这个数字的含义,但他们从未如此直观地感受过它的冲击力。
“你们担心他们买不起?”陈山冷笑一声,“人是会变的。十年前的日本,二十年前的欧洲,谁能想到他们今天会成为你们最大的海外市场?”
“那个国家正在醒来。他们渴望现代化,渴望和世界接轨。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最先接触到的西方商品,将会成为他们心中‘现代化’的代名词。”
陈山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语气变得咄咄逼人。
“这是一个抢占市场的绝佳机会。谁第一个进去,谁就能等于‘可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