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难攻略

关灯
护眼
第548章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可以在开荒同时造纸、制作家具,并依靠不断开荒的北方农田所产出粮食来制酒,收集东北和草原的动物皮革、毛皮制作为商品。

    除此之外,不仅太学要搞研究,各类工厂也会参与研究并降低各类商品成本。

    钢铁、煤炭、水泥的产量将会在十年后翻倍,北方将会再崛起三百多家中大型工厂,解决数十万人的生计问题。

    可以说,在三杨和蹇义、徐硕等人还在大明现有的市场进行争抢的时候,王回就已经意识到要做大蛋糕,以此来让北方经济反超南方。

    当下的大明距离开始工业革命不过十余年,整体来说,大明的工业基础还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

    故此,王回能写出这样的一份革变奏疏,便是朱高煦本人也感到了十分吃惊。

    王回所写的许多轻工业,完全是在为日后的科技研发成功做准备,这点是最吸引朱高煦的。

    但同样,他希望这些国营工厂也能拥有自己研发改进商品的资格,这是朱高煦需要考虑的问题。

    他还沉浸在王回的奏疏内容中,而朱瞻壑则是拿起了被朱高煦放下的奏疏,安静的翻阅着。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沉浸其中,心中更是佩服王回居然能想到这些事情。

    不过渐渐地他便发现,这些东西并非是王回发现的,而是自家父亲曾经下发的一些政策。

    王回所做的,便是提前布局,同时整合了自家父亲的那些政策,经过裁汰后简练成为了这本《北地利弊革变》奏疏。

    他还未看完,朱高煦便已经开口道:“以此本奏疏,你当入燕台……”

    修燕台,铸金身,绘画像,这是大明臣子自永乐以来的最高荣誉。

    面对这样的荣誉,王却只是不紧不慢的作揖行礼,而后才开口道:

    “臣这本奏疏,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以臣之才智,已经不足以完善此本奏疏,故此才前来将奏疏呈于陛下,望陛下将其完善后,准朝廷对北地进行革变。”

    面对王回的这番话,朱高煦有些感叹。

    这些年他一直在扶持北方,可北方却鲜有能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人,亦或者说,北方的官员根本跟不上他的思维。

    如今北方出了王回,虽然朱高煦此前对他百般忌惮,但现在却不免庆幸有他。

    朱高煦的时间不够多,每日处理政务便让他分身乏术,更何况他还要撰写书册传于后世子孙,所以想要翻阅存档奏疏来了解地方,并对北方提出笼统的经济改革这种事情,是他所难以兼并做到的。

    有王回这本奏疏作为基础,他便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将北方的经济改革给做出调整和安排。

    “此项变革,你预期十年完成,不知要耗费多少钱粮?”

    王回并未在奏疏上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