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关灯
护眼
第307章 优秀的向上管理能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苏泽拿起报馆的纸,写下“文启”二字。

    然后又写下“济之”。

    苏泽说道:

    “文以启智,启蒙求知,文启为名,算是为师对你的鼓励。”

    “你出身养济院,又有经世济民之志,就以济之为表字如何?”

    孙文启立刻接过两张纸,激动的说道:

    “多谢恩师赐名赐字!”

    ——

    其实和孙文启交谈之前,苏泽早就有了开国子监预科的想法。

    实学发展到今天,也需要一个大本营了。

    苏泽原本的设想,是将国子监变成实学的大本营。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个计划失败了。

    国子监疑似学历有点太高了,刚开蒙的读书人才刚刚好。

    监生最少也要是秀才,这些都是已经寒窗苦读十几年的读书人了。

    如果要改变他们的想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苏泽在国子监讲学时候,听课的贡监生中,五人考上了举人。

    除了一个张纯,忧虑吏科试让自己举人身份贬值,主动报名去澎湖担任提学。

    剩下的四人都在准备贡试。

    就是其他没能考上的,也都在准备下一次的乡试。

    这些人,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实学中,他们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苏泽想到了这个国子监蒙学的想法。

    国子监蒙学,就是实学的新式学堂。

    苏泽准备从头开始,以新式学堂的课程来教授这些人。

    等到他们完成学业的时候,苏泽差不多可以进行科举改革了。

    所以苏泽也没有骗孙文启,一旦开始科举改革,那第一批的国子监预科生,必然会在新科举中占据优势。

    而且就算是考不上科举,如今的大明,也对新学的人才有了需求。

    就比如营造学社,现在朝廷的非常缺乏工程审计的人才,但是符合条件的工部和内廷太监,都已经培训得差不多了。

    对此朝廷甚至对负责营造学社的钦天监官员周相都有意见,认为他是对学员要求太严,不让他们毕业才导致人才紧缺。

    但是周相直接公布了那些不合格学员的考卷,很多人十条题目的卷子,连三条题目都算不对,又怎么能让他们负责营造事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