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看着眼前这一幕——大儿子像模像样地当小老师,女儿用画笔传递着鼓励,小儿子用稚嫩的声音参与,还有月儿和敦敦默默分担着实际工作——沈静文心中那点关于产能的焦虑,仿佛被这温馨而充满生机的场景轻轻熨平了。
孩子们的成长,比任何订单都更让她感到踏实和欣慰。
这时,采购小李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喜色:“沈总!
好消息!
您让我联系的棉花良种有眉目了!”
原来是省农科所新培育了一种,适合本地土壤的优质长绒棉品种。
不仅产量高,纤维长,还别适合纺粗布!
而且霍母提的那个宣讲视频的事,他们也非常感兴趣,说可以派技术员来指导种植,还可以拍摄素材!
“这可太好了!”
霍母拍手笑道,“我就琢磨着,咱们工坊要用好布,就得有好棉花!
自己种,心里才踏实!”
王大娘也凑过来:“真的?种棉花?那敢情好啊!
咱们村的地,种棉花正合适!
农闲时大家伙儿都能去田里帮忙,工坊织布,地里种棉,两头不耽误!”
这消息像一阵春风,吹散了工坊里最后一丝关于原料来源的隐忧。
沈静文眼前仿佛铺开了一幅更广阔的图景:村外的田野里,雪白的棉桃绽放;工坊里,织机声声,将带着阳光味道的棉线变成承载着故事的粗布;再经过阿姨们灵巧的手裁剪、缝纫、喷上天然的草木灰涂层,印上朵朵充满童趣的图案,最终漂洋过海,将“华国乡村的祝福”
送到世界更多角落。
“妈,等棉花种出来了,我要画一朵大大的棉花云!”
朵朵兴奋地摇晃着沈静文的手臂。
麟儿也停下了教学,认真地说:“到时候,我还要教阿姨们说‘(棉花)’和‘fie1d(田地)’!”
敦敦抬起头,推了推小眼镜:“我会记录棉花生长周期和产量数据,建立模型,优化种植效率。”
月儿也点头:“我帮大姑整理棉花采摘和运输的记录。”
沈静文看着一个个挺起小胸膛、眼神亮的孩子,再看看工坊里充满干劲的妇女们,还有门外那片即将苏醒、孕育着无限希望的土地,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力量。
她蹲下身,轻轻环住围绕在身边的孩子,声音温柔而坚定:“好,我们一起努力。
种好我们的棉花,织好我们的布,让全世界都看到,咱们的‘小蘑菇’和‘乡村工坊’,是从这片土地上,带着阳光和汗水,一点点长出来的!”
夕阳的金辉透过工坊的窗户,洒在织机上,洒在妇女们带着笑意的脸上,也洒在孩子们充满憧憬的眼眸里。
他们的故事还要写很久呢!